「最近看新聞就喘,會不會世界就要完?」
由於疫情、氣候災害與戰爭陰影交錯,所謂 末世焦慮(Doomsday Anxiety) 在現代女性中越來越常見。這種「無法停止的焦慮」,常影響心情、睡眠,甚至讓人懷疑自己神經出了問題。
其實,這不是妳一人的事情。今年 WHO 報告指出,全球焦慮與憂鬱症盛行率在疫情初期即上升了 25% 。而國內醫界也認為,焦慮情緒需要 科學理解+有步驟地調整,比盲目壓抑還要有效 。
本文邀請妳,一步步學習怎麼面對無盡的焦慮,用更溫柔的態度把生活拉回正軌。
📌 文章目錄
- 什麼是「末世焦慮」?超過焦慮症的心情困擾
- 焦慮數據警訊:誰最容易卡住?
- 醫師教戰3步:接納 → 覺察 → 行動
- 常見問答 Q&A:如何落地練習?幸運儀式?
- 結語:降低焦慮,是重新相信未來的第一步
1. 什麼是「末世焦慮」?
末世焦慮指的是:對未來深層擔憂,但又無法停止思考與擔憂。可能的來源包括:環境變遷(氣候危機)、政治局勢(戰爭)、公共衛生(疫情)等。
當這些資訊進入手機、社群或生活,就像打開了 心裡不關的開關,焦慮開始佔據每一天。
根據 Frontiers 2021 年的研究,這種「doomsday 理念」與焦慮、強迫行為、對不確定性的恐懼高度相關。
2. 焦慮數據警訊:誰最容易卡住?
- WHO 指出疫情初期焦慮盛行提升 25%
- 國際研究揭示:18–29 歲年輕女性焦慮、憂鬱比例高達 50%
- 台灣醫界指出:焦慮症不分年齡,但女性罹患率明顯高於男性
結論是:末世焦慮不只是新聞標題,而是真實壓力下常見的情感困擾。它往往伴隨失眠、肌肉緊繃與憂鬱思緒,影響日常生活。
3. 醫師教戰3步:接納 → 覺察 → 行動
Step 1:接納焦慮,不用對抗也沒必要壓抑
衛福部指出:接納焦慮是健康循環的第一步。告訴自己:「妳現在焦慮,很正常」,再深呼吸三次,感受身體放軟。
Step 2:覺察焦慮:練習正念
正念與 MBSR(覺察減壓)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可有效降低焦慮 。
可以試試:
- 每天花 5 分鐘關注呼吸
- 聆聽催眠引導放鬆音檔
- 重點是「覺察、但不評價」
Step 3:行動對抗無力:建立掌控感
焦慮往往來自「未來不可控」,你可以做的是:
- 列「我能影響的清單」:例如節能減碳、關注社會議題、投入志工。
- 規律運動 3 天/週,也能顯著降低焦慮與憂鬱。
- 嘗試 AI 心理輔助 App、社工中心與團體支持 。這能帶來「被看見、被理解」的溫暖。
4. 常見問答 Q&A
Q1:我焦慮時總找不到入口該怎麼辦?
💡 建議從「呼吸練習」起步,5 分鐘就能讓大腦暫停過度思考,慢慢重拾方向。
Q2:什麼是幸運儀式?有用嗎?
🎈 幸運儀式高於心理暗示:如每天記 3 件感謝、午茶時聽喜歡的歌,都是建立日常內在安全感的儀式。
Q3:焦慮一直無法控制,是不是要吃藥?
🩺 若焦慮嚴重影響日常功能,如失眠、工作效率急降,要與精神科或心理師諮詢。早期介入對改善有幫助。
5. 結語:降低焦慮,是重新相信未來的第一步
焦慮是訊號,不是病灶;是提醒,不是恥辱。
妳不需要恢復「無所顧忌」,而是在 不確定的時代中,學會抽身、再整理、再上路。
從「接納 → 覺察 → 行動」,這條路,就是走回自己的過程,也是重新相信未來的開始。
我們一起,在焦慮中溫柔走出,帶著信念與希望。
📣 請記得,《暖暖室》一直都在這裡,
用文字、故事與知識陪妳一起學習溫柔照顧自己。
想看更多關於女性心理、自我照顧、心靈療癒的內容,歡迎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:《暖暖室》The Cozy Corner!
👉 點我追蹤暖暖室
0 留言